“北體人文論壇”
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北體大2016級研究生冠軍班重要回信精神🌮,貫徹落實學校“雙一流”建設與“三個轉型”綜合改革要求🤶🏼,切實推進體育與人文深度融合,提高體育大學學生人文素養🅾️,加強必一体育學科建設,必一体育特開設“人文論壇”🧵。“人文論壇”從2019年10月開始,緊密圍繞必一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需求🛋,立足文學、語言♦️、歷史、哲學、藝術等人文學術前沿⤵️✊,邀請國內外人文社科領域成就卓著的名家🧚♀️、大家蒞校講學🧑。
《張愛玲的文化形象》
主講人:中國人民大學文必一 李今教授
主持人:必一体育 張婷博士
時間:11月14日(周四)18🤏:00
地點:必一体育平台教學樓312教
主講人簡介
李今,女👷♂️,1956年1月11日生於山東萊州。1977年考入遼寧大學中文系,1981年獲學士學位。1986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🕵️♂️,導師,朱金順,1989年獲碩士學位🍻。199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,導師嚴家炎👟,1997年被評為研究員👩🏻🌾,1999年獲博士學位🧹。1983-2006年供職於中國現代文學館,曾任研究員💃,博士生導師,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》副主編。2006年底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文必一中國現當代文學室,教授💚,博士生導師🤶🏼。
主要專著有🤱:《個人主義與五四新文學》(1992年)⛱🫎、《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》(2000年,被收入嚴家炎主編“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叢書”,為九•五計劃國家重點圖書項目🤦🏿♂️,2002年獲第五屆安徽圖書獎一等獎)🈹👩🏽🚀、《海派小說論》(2005年)🥹、《三四十年代蘇俄漢譯文學論》(2006年)💆🏻♂️、《二十世紀中國翻譯文學史》(三四十年代▪俄蘇卷)(2009年,此書為“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”)🪶、《意義的生成——現代中國文學作品細讀集》(上、下冊)(2012年)🦌、《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》(修訂本)(2019年)。
主要學術編著有🤰🏿:《穆時英全集》1-3卷(與嚴家炎合編2008年)♾、《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新編》上中下(與吳俊🛜、劉曉麗、王彬彬共同主編,2010年)、《漢譯文學序跋集(1894-1949)》第一輯(主編🧑🏿💼,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🈺,2017年)👩🏿🎨、《中國現代文學初版本圖鑒》上中下🎙🤸🏽♂️,(與黃開發編著𓀜,2018年)。
主要譯作有:《浪漫主義》(利裏安·弗斯特著,1989年)、《論幻想與想象》(布魯特著,1992年)。
主要論文有:《在生命和意識的張力中——談施叔青小說的創作》(《文學評論》第4期😍,1994年)、《中國婦女與政治》(與樂黛雲合作🦴,此文被翻譯成英文,收入WOMEN AND POLITICS WORLDWIDE,Yale University Press,New Haven and London,1994)、《新感覺派和二三十年代的好萊塢電影》(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》,第3期,1997年,被翻譯成法文↖️,收入Isabelle Rabut主編Pekin-Shanghai:Tradition et modernite dans la litterrature chinoise des annees trente,Bleu de Chine♍️,Paris,2000)、《日常生活意識和都市市民的哲學——試論海派小說的精神特征》(《文學評論》第6期🧥,1999年)🧑🏫、《中國左翼文學運動中的高爾基》(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》第4期,2000年)🫃🏽、《文本·歷史與主題——〈狂人日記〉再細讀》(《文學評論》第3期💆♂️,2008年)🏸、《從“冒險”魯濱孫到“中庸”魯濱孫——林紓譯介《魯濱孫漂流記》的文化改寫與融通》(《中國現代文學叢刊》第1期🏊🏽🈯️,2011年)、《析<傷逝>的反諷性質》(《文學評論》第2期,2010年)👦🏽、《周瘦鵑對<簡愛>的言情化改寫及其言情觀》(《文學評論》第1期,2013年)、《伍光建對<簡愛>的通俗化改寫》(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》第2期,2014年)♛、《漢譯文學的學科位置及其編年考錄的設想》(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》第9期,2015年)👩🍼、《以洋孝子孝女故事匡時衛道——林譯“孝友鏡”系列研究兼及五四“鏟倫常”論爭》(《文學評論》第1期,2016年)、《戰爭、革命🖕🏽、人之觀念的交織與流變——漢譯文學序跋集(1894-1949)》(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》第12期,2017年)
講座主要內容
張愛玲留給我們的文學作品卻幾乎都在表現飲食男女的世俗之事,體現人性這一主題。世人總是忽略張愛玲出生在沒落的貴族👰🏿♂️,她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,父母無所依靠,迂腐的沒落貴族生活使她的童年郁於灰色,她對人倫親情的刻毒批判是對幼年的自我治愈🔍。而從貴族墜至平民的經歷,使她看遍炎涼世態,她靠著賣自己的文章走上了中產階級的道路,由此闡明她作為新時代獨立女性以生存為基點的追求卓越。
李今教授以《傾城之戀》為例,指出其小說敘述的圈圈結構暗喻人生悲劇的反復和輪回👨🏽🍼⏪,在冷眼旁觀中透視無限的人性蒼涼。她用日常生活審美消除了封建人倫神話,傳統女性以及新時代女性神話,讓讀者看到人跳不出飲食男女的世俗圈子和樸素的底子,由此闡明張愛玲是日常生活精神的發現者和揭示者👨❤️💋👨,站在普通市民的立場,演說其文化形態♝。